村网通总站 西街村 126053.nync.com 欢迎您!
经过精心地考证,河北省成安县的李瑞刚老师发现一项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王昭君在晚年匿名逃出了匈奴,从今天的内蒙古逃到河北境内,最后在邯郸市成安县去世。昭君墓不在内蒙,而在成安!
| 此去明月知多少 |
衣正飘飘
马正潇潇
大漠从容雁飞高
梦也渺渺 魂也渺渺
一曲琵琶千古谣
女儿出塞去
马蹄踏芳草
天姿熄灭了烽火
国色软化了钢刀
当时的单于庭(指的就是匈奴的王庭), 是随着游牧民族的迁移而经常改变的,。但大致在匈奴中部,现在的包头、呼和浩特一带。如果昭君从单于庭出逃到家乡(今湖北省兴山县),她肯定不会再走出塞时的道路,因为这样会路过汉朝首都长安附近,这对于匿名出逃的昭君当然是不利的。所以为了避开长安,她只能先向东行,绕到太行山以东,从今河北省的北部往南走。(从地图上看,回家乡只有这两条路,她只能选择这条路)。
而且从西汉的地图来看,从单于庭到汉朝境内最近的距离并不是直接往南走,而是向东南方向。因为当时山西和陕西的北部地带是属于匈奴境内的。出逃的昭君在匈奴的路线越长,花的时间越多,越容易被匈奴发现,所以只能选择这条道路。
“东行西步,失其次所”就是记载她出逃的路线,先向东行,绕到太行以东,然后稍微转西,沿着坝上、华北平原往南走,于是“失去了她的第二故乡(指匈奴)”。
昭君沿着华北平原往南走,走到邯郸成安一带,因为年龄(当时她已经人过中年)导致的身体原因或者其它原因,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只好暂时住在成安,最后在成安去世,葬在了成安。
六、为什么焦延寿会知道消息并记载在《焦氏易林》里?
先看焦延寿资料:
焦延寿,汉代的大学者。在汉昭帝时,他出来作官,政绩很好。后来又专心读书,尤其下工夫研究《易经》,一边讲授,一边著书,他写的书叫《焦氏易林》。
焦延寿,西汉梁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字赣。家贫贱,因好学而得到梁敬王的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小黄,为西汉陈留郡之属县,今河南兰考附近)。任职期间,常先知奸邪,而使为盗者不敢轻举妄动。后因“爱养吏民,化行县中”,被举荐,升迁外地为官。三老官属上书挽留,得到批准,并使官职增高。最后死于小黄。
焦延寿和王昭君是同时代的人,这个人对于昭君出现曾用诗给过高度评价。焦延寿的《萃之临》和《萃之益》,前者谓: “昭君守国,诸夏蒙德。异类既同,崇我王室。”后者谓:“长城既立,四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焦延寿把昭君出塞看成是为国家筑起了一座长城,并把“交和结好”肯定为和亲的主旨。
这说明他一直很关注昭君出塞这件事情,即使在昭君出塞之后,他也在一直关注着远在他乡的王昭君。昭君出逃之后,他应该可以多多少少感觉到一些什么(因为晚年的昭君就没有任何消息了)。后来他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具体是什么不可考知)知道了昭君的下落(或许也和他在河南任职有关,邯郸紧邻河南)。他知道了昭君的下落,虽然很惋惜,但是不能把这件事情说出去。但他也想让后人知道这件事。于是借研究易经之名写下了《焦氏易林》,而且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这一段写得很含蓄,让人误以为他在写鲁昭公的经历。
以上就是我对昭君从匈奴出逃,老死在邯郸成安的分析。应该说事情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希望大家能继续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搜集更多的史料。据推断,昭君在河北省经过的路线应该是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也希望沿线的专家们可以进行更多的考证。
这一研究,对于成安,对于邯郸,甚至对于河北都将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中文名王昭君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2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5年(公元1年)
别名(字)昭君
主要成就和亲匈奴,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
代表作品《怨词》
朝代西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郡秭归人(宜昌市兴山县)
陵墓内蒙古呼和浩特
子嗣伊屠智伢师、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地位民族友好使者
配偶呼韩邪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
别称明妃、明君、宁胡阏氏
本名王樯、王嫱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 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编辑:张亚磊 李俊强 李彤 ■校对:张亚磊 ■责编:常虎涛 ■编审:岳艳峰